首页

女王的性便器

时间:2024-07-09 04:22:00 作者:云南推动高质量发展观察之二:资源优势转为产业优势 浏览量:88642

  中新网文山7月8日电(记者 韩帅南)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同时拥有能源、矿产、生物等丰厚资源优势。记者近日在曲靖、文山等地看到,云南正发挥资源优势,将其转变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扎实有效推进资源经济发展。

  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高原山地百万千瓦风电基地,一台台风力发电机组巨大的翼片随风转动,将生生不息的风能持续转化为绿电。数据显示,2023年,云南省新能源投产并网规模创历史新高,达2085.6万千瓦,全省发电总装机突破1.3亿千瓦,绿色能源装机占比接近90%,绿色能源发电量占比约85%。

图为丘北县高原山地百万千瓦风电基地的风力发电机组正在运转。中新网记者 韩帅南 摄

  充沛的绿色能源不断吸引绿色制造业落地。2019年,203万吨绿色铝项目落地文山州砚山县云南绿色铝创新产业园,一批绿色铝中下游加工项目随之陆续落地。截至目前,该园区累计引进铝产业及其配套企业19家,签约项目33个,计划投资425.36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可实现产值1546亿元。

  “砚山县一条‘绿色铝—铝初加工—铝精深加工—铝应用—再生铝’的全产业链,在延链补链强链中逐步成型,绿色铝产业集群效应逐渐显现。”云南砚山产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汪俊强表示。

图为云南宏泰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内展示的铝制品。中新网记者 韩帅南 摄

  近年来,云南推动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相融相长、耦合共生,加快打造“绿电+先进制造业”新优势。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等云南“新三样”快速崛起,2023年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4.1%。

  资源优势也在不断促进云南的技术创新。除绿色能源外,云南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全省已发现的157种矿产资源中,有82种储量居全国前十位、31种储量居全国前三位。云南还拥有全国63%的高等植物、59%的物种资源,中药资源种类总数和药用植物数占全国一半以上,民族药资源达2000多种。

  “液态金属是一大类低熔点合金材料,在常温下呈液态,具有液态温区宽、导电性强、导热率高等特性。”在云南中宣液态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的展馆中,工作人员介绍着液态金属骨科支具、液态金属智慧屏、3D手写笔等充满科技感的液态金属应用产品。

  2013年,科学家刘静、企业家杨应宝利用云南有色金属资源优势,合力在云南宣威打造液态金属谷产业集群。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走出了一条专精特新的发展之路,企业现已拥有液态金属专利600余项,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荣誉。

  无独有偶,云南远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利用云南丰富的植物资源优势,结合传统傣药产业与现代生物技术,自主研发和生产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及高附加值的功能型植物大健康产品。

图为云南远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中新网记者 韩帅南 摄

  “目前公司已拥有自主研发国家专利32余项。”工作人员郭瑾怡介绍,该公司还与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等合作开展产学研工作。

  记者从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近年来,云南围绕能源、矿产、高原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生物5大优势资源,聚焦绿色能源、有色金属、电子信息制造业等11个重点领域,因地制宜布局重点产业,引导重点产业加快向重点园区集聚,着力打造产业集群。

  2023年,云南省资源经济实现增加值1.37万亿元,占GDP比重由2022年的44.4%提升至45.8%。2023年,全省资源经济实现总产值(营收)4.23万亿元,资源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8.5%,比2022年提高2.3个百分点。(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秘境扎尕那:从山乡藏寨到“最佳旅游乡村”的蝶变

沪上社会组织媒体开放日活动(浦东专场)28日举行。范亚泉在活动上表示,该协会在服务外资企业、搭建政企桥梁、推动区域发展进程中成长壮大。经过30年的发展,该协会服务的企业数量从最初的300家,发展到目前超过5000家重点外资企业。

四川合江:“开秧门”活动举行 传承农耕文化

2023年,北京地区回收个人住房贷款568.11亿元。其中,北京地方回收453.77亿元,中直分中心回收3.08亿元,国管分中心回收98.76亿元,铁路分中心回收12.51亿元。

香港特区政府为杭州亚运会中国香港代表团举办返港欢迎仪式

3月18日电 3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公布《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自2024年4月1日起施行。全文如下:

宋迎东任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

北京9月26日电 (记者 郭超凯)记者从中国国家禁毒办26日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1至8月全国缴获各类毒品16.5吨,同比上升24.7%。

政论专题片《第二个答案》今晚播出

加快推进绿色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数字技术的介入为生态治理全流程提供支撑,让精准识别、实时追踪环境数据成为常态,让及时研判、系统解决生态问题成为现实。从海漂垃圾重点监测、空气质量精准研判,到指挥中枢部署工作“点对点”、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审批“无纸化”,福建生态环境大数据云平台依靠海量数据与强大算力,不仅能够高效监测、主动预警,还具备了科学分析、有效应对的功能,为生态环保工作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带来了更多帮助;在湖北石首,天鹅洲保护区内的水温、溶氧率、江豚进食量等数据被采集汇总到智慧生态保护系统中,助力动物保护更加精准高效……数字化、智能化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路径。面向未来,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畅通跨地域、跨层级、跨部门的互动渠道,集聚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的力量和智慧,推动形成网络化、开放性的多元协同治理格局,把数字技术贯通于监测评估、监察执法等生态环境全业务、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工作中,不断丰富数字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场景。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