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美sM

时间:2024-06-02 14:43:08 作者:“六一”前夕访杭州“六一泉” 西湖畔千年宋韵传佳话 浏览量:26713

  中新网杭州5月31日电 (张斌 许丽丽)杭州西湖孤山脚下有一景点,名为“六一泉”,泉池约两平方米,旁构小亭,倚山而建。

  “六一泉”与“六一”国际儿童节实无关系,而与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欧阳修有关。

杭州西湖边的“六一泉”。张斌 摄

  欧阳修晚年以“六一居士”自号。这一称号,源于他晚年生活中的六种癖好或相伴之物:“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然而根据后世现存信息看,欧阳修虽然写了多首关于“西湖”的诗词,但这些作品大多是指颍州西湖(位于今安徽阜阳),而非杭州西湖,更不用说西湖边的“六一泉”了。

  其实,“六一泉”的命名和形成,源自和欧阳修亦师亦友的北宋文豪苏轼。

  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出任杭州通判,上任途中特绕道汝阴,拜访恩师——当时的颍州太守欧阳修。彼时,欧阳修将其在西湖孤山广化寺的好友惠勤和尚推荐给了他。

  惠勤曾在开封结识欧阳修,并跟随他学习多年,深受其思想浸染。早在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惠勤回到杭州后,在西湖孤山结庐隐修,轻易不愿见客。

  苏轼出任杭州通判后不久,便去往孤山与惠勤相见。二人一见如故,品茗论文,结为诗友,为此苏轼还特作《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一诗。

  未曾料想,这之后第二年,恩师欧阳修去世。消息传来,苏轼悲痛欲绝,于是赶到孤山与惠勤一同哭祭了一场。

  欧阳修于苏轼有知遇之恩,惠勤则跟从欧阳修多年,苏、惠二人又因欧阳修而结识,三人结下了一段流传至今的友谊佳话。

杭州西湖。张斌摄

  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又赴杭州任太守。顺着原路,他再次拜访惠勤的旧舍,但未曾想惠勤坐化已久,只见到了惠勤的弟子二仲。

  旧舍的堂上,挂着欧阳修和惠勤的遗像,堂下淌出一泓清泉。

  据苏轼所记:“舍下旧无泉,予未至数月,泉出讲堂之后,孤山之趾,汪然溢流,甚白而甘”。

  惠勤弟子二仲认为,这奇异泉水是其师之灵闻苏轼来,特意“出泉以相劳苦”,于是请苏轼取名。

  面对逝者的遗像,苏轼久久凝噎,感念着往昔与座师生死离合际遇,“乃取勤旧语,推其本意,名之曰‘六一泉’”,也视其为欧阳修德泽披于后世的体现。

  后来苏轼又作《六一泉铭》,刻于石壁,以纪念欧阳修和惠勤。

  元朝初年,此处改成帝师祠,泉亦湮。明代后,有关六一泉的石刻铭文无迹可寻。

  如今,“六一泉”半亭内面南崖壁尚留三龛,据推测应为当初嵌欧阳修像、惠勤像以及苏轼所赋《六一泉铭》所开凿。20世纪60年代,杭州重新疏浚泉眼,并复建亭。

  隔着岁月的长河,仿佛还能遥遥望见苏轼在泉边煮茶会友之景,再次感受那段传颂至今的宋韵佳话。(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美P-8A反潜巡逻机过航台湾海峡 东部战区回应

追忆革命先驱——总书记回顾:从建党到新中国成立,有名可查的烈士就有370多万,无名烈士更是不计其数,他们用宝贵生命践行了对民族和人民的英勇担当。

收受财物1453万余元 殷学儒犯受贿罪一案公开开庭审理

2023年,上海发布《上海市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发展若干措施(2023-2025年)》,其内容涵盖实施大模型创新扶持计划、实施大模型示范应用推进计划等11条措施。其中指出,上海鼓励浦东新区、徐汇区等建立大模型生态集聚区。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探访日军“毒气岛”

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汽车产业链的一个显著特点,中国汽车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高质量、高性价比产品。中国每出口3辆汽车,其中就有1辆是电动汽车,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作出积极贡献。

专家分析丨美国“内顾”若成定局 北约与欧洲何去何从?

“领航号”盾构机总长128米,总重约4000吨,刀盘直径15.4米,是目前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机。“领航号”盾构机集成了智能掘进、同步推拼、智能拼装、超前地质预报、盾尾密封安全预警、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等国内外先进的隧道智能建造系统,拥有独立思考、智能分析、自主判断的最强大脑,采用“有人值守,无人动手”无人驾驶模式。

东西问丨西泠印社为何能成为世界印学中心?

安心当了工人,董礼涛却不安于循规蹈矩地干活。“每干一个活,我都在想,怎么能更好地完成。”他天天围着机床转,原来的工序是这样的,串一串又能咋样?“超级别”的件,到底是咋做的?那时候,不爱说话的“小董”,每天闷头研究机床、工序,同样的机床,别的铣工可以将孔洞尺寸误差控制在0.05毫米范围内时,董礼涛想的是自己能不能将它控制在0.01毫米的范围。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