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长春楠楠女王八调奴视频

时间:2024-06-02 08:19:58 作者:“海南造”风机,指向蔚蓝海 浏览量:28344

  中新社海南洋浦5月31日电 题:“海南造”风机,指向蔚蓝海

  中新社记者 王晓斌

  流水线“火力全开”生产10兆瓦主机,143米风电叶片下线……记者连日探访海南洋浦、东方等地的制造基地发现,“海南造”风力发电装备定位于服务海南广阔的海上风场,推动中国风能产业拓向更深远的海域。

5月27日,海南(临高)大型海上风电机组检测试验创新中心,“海南造”风电机组在测试中。 陈英清 摄

  海南岛沿海地带蕴藏的风能资源极为丰富。海南省2021年释放鼓励风电发展的政策信号,提出加强全岛及周边海域风能资源勘查,科学有序推进海上风电开发,鼓励发展远海风电。此后,多个海上风电装备项目落地海南。

  记者5月28日在洋浦经济开发区风电新能源装备产业园看到,10台风电主机在巨大的装备厂房内一字排开,蔚为壮观。工人们围绕这些单机高10米、长17米、宽7米的庞然大物,进行组装、调试等工作。

  “产业园目前处于‘边基建、边生产’的交叉作业阶段,一期风电主机项目厂房基建预计六月中旬竣工验收,主机生产第11台机组已经进到流水线上了。”洋浦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青松介绍,正在生产制造的风电机组均供给大唐CZ3海上风场示范项目,该机型单机组在满发风速下1小时可发电1万度。

5月28日,在洋浦经济开发区风电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工人为巨大的风电主机泵入润滑油。 中新社记者 王晓斌 摄

  大唐CZ3项目位于儋州市西北部海域,场址中心离岸约34公里。这些巨大的风机在此安装之后,需要克服盐雾腐蚀、台风频袭等多重自然环境挑战,持续工作至少25年。“从机舱的密闭技术到各个组件的防腐蚀措施,我们都做了全新的优化。”林青松说,分布在机组上的各种传感器,可实时获取风速风向、温湿度、振动频率等数据,使机组能准确掌握自身状态和外部环境,进而进行自我优化调整,保持最优工作状态。

5月29日,在海南省东方市,一批风电叶片在基地中等待出海挂机。 中新社记者 王晓斌 摄

  “抗台风性能是海上风机的关键指标之一,目前我们生产的机组能够承受相当于17级台风的极端风力。”在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海南东方智能制造基地(下称“明阳东方基地”),主机生产科科长杨刚指着偏航系统对中新社记者说,海上机组会主动捕风生产,当风力达到临界值,叶片调整攻角实现空气制动,使得风机缓慢停止运转。

  “海南海上风能开发潜力巨大,我们只做海上大风机。”明阳东方基地副总经理兼叶片厂厂长梁利清介绍,海上风电机组吊装、运输、安装以及后期运行和维护的成本非常高,因此海上更适合安装超大型风电机组。基地日前出厂了143米长的叶片,这是目前已下线的全球最长风电叶片。

  海南省规划于“十四五”期间,在临高、儋州、东方、乐东、万宁等沿海市县建设11个海上风电场,建设规模为1230万千瓦。随着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目前多个项目已进入批量化、大规模安装阶段。

  “海南的区位优势,有利于我们布局海外市场。”林青松认为,全球海上风电开发方兴未艾,乘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东风,“海南造”风机不仅是海南能源转型的“推动者”,还将成为连接东南亚、面向全球的绿色能源使者。(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杭州亚运会)田径综合:男子三级跳远中国队包揽冠亚军 女子标枪奥运冠军无缘亚运金牌

另据财联社报道,今年7月24日下午5时,许家印组织召开了恒大保交楼会议,会议持续了半个多小时。会上,许家印询问了几个地区公司的保交楼情况。

进博面对面丨美国农业部代理副部长帮办: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两国农业合作是“双赢”

3月26日电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于2024年3月24-25日举行。3月24日下午举行了“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专题研讨会”,香港大学教授、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李成在“小组讨论二”环节的发言中表示:人工智能深刻地改变了一切,除了人们的思考方式。人工智能以史无前例的速度、规模、范围和强度影响到我们,但我们其实还没有做好准备,包括治理和就业等方面。

广西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将晋京展演

我国此次全国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出台,是面向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以负面清单方式对跨境服务贸易开放作出安排,是对服务贸易管理模式的一项重大改革。

广州98%ATM支持境外银行卡取现

“科技小院”一头连着高校,一头连着田间地头,小院虽小,但对“三农”工作的意义重大。截至目前,宁夏盐池饲草科技小院先后培育国审牧草新品种1个,新品系2个。2023年,小院解决企业和农民饲草生产问题10余个,向农户开展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400多人次,累计受益人数超过1000人次,真正推动了盐池农业科学绿色发展。(完)

中国气象局举行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 民众现场体验了解气象知识

覃睿是中国民航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低空经济”概念的首提者之一。从北京到昆山,他去给当地的无人机公司提供技术指导。“40公里如果坐低空飞行器,半个小时就能到,费用大概300元,比打车贵一点。”覃睿说,“低空经济”提出至今14年,已经发展成为巨大的产业蓝海。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