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艾彩免费足控视频

时间:2024-07-03 15:34:10 作者:载人eVTOL航空器亮相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浏览量:33101

  中新网上海7月3日电 (记者 殷立勤)7月4日至7日,备受瞩目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WAIC2024)及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将在上海举行。同期,“地空智行、动见未来”2024 WAIC无人驾驶体验活动也将在世博园 B片区AI赛道东区(无人驾驶)开幕。

峰飞航空科技载人eVTOL航空器亮相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峰飞航空科技供图

  在这次汇聚全球智慧的盛会中,作为中国最早投入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研发的企业之一,上海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将携其自主研发的载人eVTOL——V2000EM(盛世龙)亮相。

  eVTOL又称为“空中出租车”,采用纯电动力,可垂直起降,无需传统机场,更加安静环保、安全可靠,且成本更低,被认为是未来城市空中交通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将广泛应用于城市内空中出行,可大幅节约出行时间,为未来的交通模式开启无限可能。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中国eVTOL的产业规模达到9.80亿元,同比增长77.30%。该机构预计,2024年eVTOL产业将迎来第一轮商业化爆发周期,产业规模增长率预计高达228.20%。随着多机型适航认证的加速推进,预计到2026年eVTOL产业规模将达到95亿元。在多地发布的低空经济发展规划或方案中,低空制造、场景培育、空域管理是发力的重点,eVTOL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其制造端、适航取证方面也备受关注。

  据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统计,目前,eVTOL飞行器制造主要企业包括亿航智能、时的科技、零重力、沃兰特、峰飞航空、小鹏汇天、磐拓航空、御风未来、沃飞长空等。上述企业中,多家公司已提交了适航认证申请。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2年11月至2024年1月,沃飞长空旗下的沃飞天驭AE200、沃兰特VE25-100、时的科技E20、御风未来M1B型的型号合格证申请均获民航局受理。

  目前,国内eVTOL产品中仅有亿航智能EH216-S三证齐全,取得了商业运营“门票”。另外,峰飞航空V2000CG也宣布获得型号合格证。

  上海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谢嘉较为关注各地政策中能帮助他们主机厂商真正落地的政策,比如应用场景及各类订单资源的支持,是否有真金白银的支持也是其看重的因素之一。

  上海时的科技创始合伙人兼首席市场官蒋俊则表示,“我们密切关注针对eVTOL主机厂研发上的支持、运营商运营的支持,未来应用场景的示范以及基础设施的规划,其中包括基础设施的规划规模、建设单位、建设周期等。”

  eVTOL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广泛应用前景和薪资增长潜力都值得期待。同时,它将带来传统通用航空器产品技术与人工智能、新能源、空地互联等热门赛道相互促进、融合发展。这一创新航空器的出现,不仅为城市交通、医疗运输、物流配送等领域带来了无限可能,更预示着未来交通出行方式的全新变革,同时也为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了薪资增长的巨大潜力。(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四川省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郑东风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海关提醒:《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重庆发布森林草原火险橙色预警

珠航局航道处相关负责人介绍,10月1日起,西江开始进入枯水期,上游来水逐步减少导致部分重点航段航道水深下降,给中秋国庆假期期间通航保畅工作带来较大压力。珠航局充分发挥西江航运干线通航保畅机制作用,做好工作协调、信息共享、合作交流、沟通联系,全力保障“双节”“入枯”影响叠加下水运大通道安全畅通有序。

从丝线经纬中窥见文明之光

拥有百余年技术积淀的上海电气,近些年依托自身深耕在能源与工业领域的装备与客户优势,加速向太阳能、风能、氢能、储能、生物质能、分布式能源等领域转型,以智能化、数字化为手段,加速能源革命。

(经济观察)重庆柑橘出三峡 出口猛增且各“橙”特色

第一,强化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营造更加便捷、高效、舒心的友好型消费环境。构建国际消费体验区、城市消费中心、地区活力消费圈和社区便民消费圈四级商业消费的空间结构,培育CBD、三里屯、王府井、环球影城等为代表的国际消费体验区,继续推进示范性的数字商圈建设。

鄱阳湖水位止跌回涨 再次突破15米

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迫切需要。未来产业正成为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全球产业竞争最激烈的战略必争之地。从全球形势看,美国、欧洲等纷纷出台战略规划,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从历史镜鉴看,在光刻机、工业软件、操作系统等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未来产业领域,我国起步并不晚,但由于技术、市场、政策等因素制约,这些当时的未来产业没有得到有效培育壮大,一定程度上导致出现当前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结合全球形势与历史镜鉴,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刻不容缓,是增强自主发展能力、锻造非对称技术优势不容错过的战略机遇。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