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傲柔女王

时间:2024-07-06 00:46:11 作者:迁台历史见证者讲述两岸故事:海峡两边是一家 浏览量:56539

  中新社南京7月5日电 (记者 朱晓颖)黑白的照片与影像、斑驳的家书、在母亲坟前题写的诗文、有“想家”字样的衣物……5日,近300件老物件、46部影片亮相“我家的两岸故事”南京巡展。展览以数百位迁台历史见证者的人生经历,展现了两岸同胞骨肉相连、血浓于水的历史根脉。

7月5日,“我家的两岸故事”南京巡展开展。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展览分“离乡”“思乡”“新故乡”“返乡”四大主题,在此前巡展的基础上,新增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抗敌御侮、迁台后代返回大陆寻根问祖等内容。

  “山东菏泽是我出生的地方,台湾是我长大的地方。对我来说,两岸不是两家,是同一个家。”巡展上,年近九旬的台湾老兵高秉涵指着自己回菏泽老家的照片,忆起与家人的团圆时刻,仍然难抑激动。“我小名叫春生,老家人都以为我死在他乡。当我喊出亲戚的小名、互认身份时,我们紧紧抱在一起,痛哭流涕。这一刻等了太久。”

  “不少台湾老兵孤独终老。他们有句口头禅,‘生已是游民,死不能游魂。’”受老兵们生前所托,高秉涵在20多年间护送了100多位老兵骨灰回大陆各地的家乡安葬。

  台湾资深媒体人黄智贤观展后百感交集。“我的很多老师、同学、朋友都来自眷村。从小我有一半的时间在眷村里度过。从山东口音的‘包子、馒头’叫卖声,到香气扑鼻的牛肉面。眷村里五湖四海的饭菜背后,是两岸的牵绊。”在黄智贤看来,这些真实朴素的情感,是两岸同文同种、同根同源的具象表达。

  “办展的初衷,是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两岸的历史。”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沈庆京向中新社记者表示。他曾于20世纪80年代克服岛内重重阻力,出资筹拍电视纪录片《八千里路云和月》,为台湾民众了解大陆打开一扇窗。

  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于2017年启动“抢救迁台历史记忆库”计划以来,已探访1300余位迁台历史见证者,收集整理了文字史料、影音口述等内容,旨在通过特定时代下人物的真实境遇,勾勒出迁台历史的时空脉络。2019年起,该基金会在高雄、上海、台北、福州等地陆续开展“我家的两岸故事”城市巡展,南京站是展览的第七场。(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我们仨》夺得收视四连冠 “熟人综艺”为何屡屡出圈?

专题片《我和我的自贸港》围绕科技创新、对外开放、乡村振兴、绿色低碳等主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的足迹,走进南繁科研基地、洋浦港、博鳌近零碳示范区、五指山水满乡毛纳村等地,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故事,描绘出琼州儿女牢记嘱托、奋楫争先,不断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美好新海南的壮美画卷。

“绿化将军”张连印病逝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度,传承着伟大的文明。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大漠孤烟、江南细雨,总让人思接千载、心驰神往;黄河九曲、长江奔流,总让人心潮澎湃、豪情满怀。

国铁集团:旅游列车市场经营权首次公开招商

远枫毕业于一所土木A+学科的985大学,他表示,以前出现过这样的案例,两个同济大学土木专业的学生,一个成绩优秀保研,一个直接就业,结果读研的同学发现根本跟不上本科同学的节奏,因为后者经历了地产高速发展的三年。

中方:高度重视外资企业相关诉求,切实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

2024年,英皇和中央戏剧学院合作“中戏英皇演艺学堂”,招生简章里,对学院的年龄要求写的是截止到35岁,这在“成名要趁早”的演艺圈里并不多见。

追光的你丨“老把式”照片映初心

在龙南香火龙表演者黄海华的记忆中,舞香火龙是当地最热闹的元宵活动。“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香火龙更是龙南人心中福气的象征。所到之处,家家户户出门迎接,行拱手礼,鞭炮齐鸣,欢呼‘接龙’,为新的一年祈福纳吉。”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