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情艳主在线观看

时间:2024-06-02 09:15:07 作者:揭秘极光星座02星 校企协作成功研制人造卫星 浏览量:63318

  中新网上海6月1日电(记者 陈静)谷神星一号遥十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将极光星座01星、02星激光通信试验遥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记者1日获悉,“极光星座02星”又名“上海电机学院一号卫星”,是上海电机学院微纳卫星智能制造团队与航天专业公司及相关研究院所合作研制并冠名的首颗人造卫星。星箭分离,帆板展开正常,卫星建立稳定对地姿态,整星运行正常。

“极光星座02星”又名“上海电机学院一号卫星”,是上海电机学院微纳卫星智能制造团队与航天专业公司及相关研究院所合作研制并冠名的首颗人造卫星。(上海电机学院供图)

  上海电机学院院长龚思怡表示,这是上海电机学院积极布局和发展航空航天特色学科的重要举措之一,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学校在打造航空航天特色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对学校进一步加快全国示范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上海电机学院一号卫星”与同箭发射的“复旦信息星”(即:“极光星座01星”)一起组成了名为“极光星座”的双星系统,将正式开展激光通信在轨验证和星间激光通信等试验。

  龚思怡表示,“上海电机学院一号卫星”是上海电机学院微纳卫星智能制造团队与航天专业公司及相关研究院所合作研制并冠名的首颗人造卫星。

“上海电机学院一号卫星”具有两项核心技术、三个实验室协同的显著特点。 (上海电机学院供图)

  上海电机学院微纳卫星智能研究院教授刘伟亮介绍,“上海电机学院一号卫星”具有两项核心技术、三个实验室协同的显著特点,即拥有高集成高速率高可靠星间激光通信核心技术和卫星载荷平台一体化集成设计技术;开展卫星综合测试实验室、测控数传地面站和地面应用中心三大实验室实时协同保障天地一体化业务运行研究。

  航空航天技术具有科技含量高、专业门类全、牵引作用广的重要特点,被誉为工程技术皇冠上的明珠。上海是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承载区,产业链长,已形成集设计、研发、制造、应用、服务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在航空领域,上海积极进行航空产业园的布局和建设,聚焦建设世界级航空产业集群核心承载地,分别在浦东新区、闵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了大飞机产业集聚区,致力于打造大飞机研发高地、航空发动机和机载系统研发高地、大飞机总装制造和航空发动机制造高地。

  在商业航天领域,上海正在打造“一体两翼”空间布局,即围绕闵行上海航天城打造商业航天“核心主体”,围绕浦东、临港打造“东翼”卫星科研生产集聚区。

  上海电机学院积极打造与区域产业深度融合的“高端装备制造与服务”学科体系,大力组建高能级合作平台,深化校企协同,大力培养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从事飞行器设计、制造、运维等的卓越现场工程师。

  作为联合研制“上海电机学院一号卫星”的重要合作单位,北京极光星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少俊表示,卫星的顺利研制及成功发射,标志着极光星通与高校在航天领域的合作达到了新高度。校企双方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合作,为中国航天新一代通信和互联网技术发展付出更大努力。(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百余名台胞汇聚广西东兰体验非遗壮族“蚂拐节”

“竞技体育不能拔苗助长。”黄海宏坦言,既要给队员逐步成长的时间,也要合理倾注资源帮助她们少走弯路。2022年成为“20班”教练后,郑云龙体会到训练保障和训练方式的新变化,即便他才22岁,“我们练的时候场地没那么标准,滑雪器材也是比较老的材质,板底不如现在的光滑,毛毛的,滑起来一停一停的”。他站在“十四冬”赛场边上指挥选手,若不是新冠疫情推迟了比赛,他的舞台本应是赛道——当时他已经拿到“十四冬”的比赛资格,但赛事延期4年,最终他因伤在2021年退役。

中国海警依法驱离菲律宾非法侵闯黄岩岛邻近海域船只

航展开幕当天,中国国产大型客机C919和支线客机ARJ21还获新签56架飞机订单,分别为西藏航空与中国商飞签署40架C919高原型和10架ARJ21高原型飞机订单;河南航投与中国商飞签署6架ARJ21衍生机型订单,包含ARJ21灭火机、ARJ21医疗机和ARJ21应急救援指挥机。

新疆天山南北欢庆元宵节

“好啊!”总书记投以赞许的目光,“你们这一代是我们国家进入现代化、进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寄予希望的一代。雄安这个地方将来是全中国的一个样板地,千年之城,久久为功,一开始的起点就是最高的。年轻人有激情、有乡情,学成归来、造福桑梓,一定会干出一番大事业!”

搭子式旅行走红,一些年轻人爱上“拼”春节

吉林省发改委主任张志新表示,将进一步完善领导包保、专班推进、项目秘书服务等机制,对项目提供全流程跟踪、全流程保障,灵活运用定点审批、承诺审批,对风险可控环节实行容缺审批和容缺建设管理。

台湾青年与民族音乐同行:看见更立体广阔的世界

其指出,随着女性健身群体的壮大及现代体育科技的进步,女性对健身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女性“悦己经济”驱动的女性运动消费规模日益壮大,这对于培育体育产业新的增长点,激发内需经济活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