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王驯奴视频

时间:2024-05-19 09:35:21 作者:世遗景迈山迎文旅新机遇 中外游客品千年古茶林魅力 浏览量:66380

  中新社普洱5月18日电 题:世遗景迈山迎文旅新机遇 中外游客品千年古茶林魅力

  作者 罗婕

  18日一早,法国小伙威廉就忙着回复网上来自海外的旅游咨询。在景迈山经营茶产业的第9年,他开启了事业新版图——上个月,他在自家售茶网站上发布了5天4晚“普洱茶之旅”,欢迎全球游客沉浸式感受“人在草木间”的中国茶文化。

图为2023年9月16日,坐落于云南普洱景迈山茶林中的翁基古寨。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普洱是世界茶树发源地,也是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生态绿洲,4.5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森林覆盖率超70%,曾被17世纪入滇的法国探险队员称为“东方的普罗旺斯”。

  威廉的家乡正是法国普罗旺斯。中学时,他首次品尝到来自中国的普洱熟茶,就爱上了这种汤色醇红似葡萄酒的东方饮品。2010年,他前往云南寻山问茶,并在景迈山古茶园中与傣族姑娘玉摆相识相爱。

图为2023年9月19日,威廉在云南普洱景迈山的茶室中。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景迈山如同一颗绿海明珠镶嵌于普洱市澜沧县,15个传统村落组成世界上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万亩古茶园。世居于此的布朗、傣、哈尼、佤、汉等民族以独特的茶祖信仰、以“和”为核心的茶文化、保护生态的村规民约等,构建“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的古茶林文化景观。

  2016年威廉大学毕业后回到景迈山,与玉摆共同经营起他们的茶叶品牌,并组建家庭。

  在威廉看来,这种不除虫、不施肥,全部依赖原始森林里的生物链和昆虫链自我调节的生态智慧,值得向全球分享。多年来,他坚持在YouTube发布视频,向世界展示景迈山茶叶生境、制茶技艺及人地和谐的文化景观。也将普洱茶通过网络销售到美洲、欧洲等众多国家,景迈山生态有机的茶叶也受到海外茶客的青睐。

  2023年9月17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不但提升了景迈山茶叶知名度,也吸引各国游客前来感受千年古茶林魅力。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五一假期,超1.6万名游客到访景迈山,同比增长82.15%。

  “除中国游客外,像我这样的外国面孔也越来越多。”威廉瞄准国外游客市场,专门设计了茶主题旅游线路,并提供相关旅游服务。“这是推广普洱茶和中国茶文化最好的方式。”

  普洱市景迈山投资开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邱华旺介绍,申遗成功后,景迈山人气攀升,景区内民宿、酒店已发展至45家。一些新的旅游业态也正在培育和成长中。

  “00后”布朗族姑娘叶香毕业后回到家乡景迈山,协助打理家中茶厂生意。她会带领游客到茶厂参观,了解制茶工艺和相关知识。其中,包括众多来自美洲、欧洲、东南亚等地的外国客商。

  随着游客增多,叶香有了新盘算。今年五一期间,她与朋友经营的旅拍店正式营业,订单火爆,日均营收约3000元人民币。

  “景迈山中不但人与自然和谐,各民族间也互帮互助。”叶香说,希望通过旅拍的方式,让游客以“当地人”的身份亲临其境,沉浸式感受景迈山的自然和文化魅力。(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四川峨眉山景区人气持续高涨再迎“客满”

上海4月10日电 (记者 郑莹莹)致力于变“模都”的上海在大模型发展方面有新进展。记者10日从上海相关部门获悉,上海累计已有24款大模型通过相关部门备案,以促进上海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创新发展和规范应用,这意味着上海培育大模型生态成效初显。

广西百色一直升机坠毁 致1死3伤

体现这份获得感的维度有很多,它们有一个共同指向,那就是互联网对人们生活方式超乎想象的改变。网络购物、移动支付、智慧出行、网络直播、线上办公,我们的生活场景,已经与数字技术密不可分。

中非外长拜波将于4月14日至16日访华

二是外部环境有望改善。尽管世界经济偏向下行,前景面临较多挑战,但全球经济整体保持韧性,7月份以来全球通胀水平明显回落,主要经济体加息可能趋近尾声,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局面有所缓解。从下半年情况看,全球经济可能好于预期。7月2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的预测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上调了0.2个百分点,至3%。全球经济有所改善,为我国外贸稳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第六届进博会)李强出席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近年来,泰国等东盟国家民众对中国文化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学习中文的人数也日益增加。中国科技资料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燕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汉语教学、少儿、中医、网络文学等领域图书也受到不少读者欢迎。

巴西教授:中国制造让巴西普通民众也能买得起电动汽车丨世界观

9月22日,山西省修订《山西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对学生欺凌和未成年人性侵害、性骚扰等问题进行明确规定。《条例》第二十一条指出: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预防和处置机制,定期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