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飞鱼女王最新视频

时间:2024-06-02 03:58:17 作者:重庆綦江农民版画“守艺人”刘月:推动农民版画非遗技艺薪火相传 浏览量:66664

  中新网重庆5月31日电 题:重庆綦江农民版画“守艺人”刘月:推动农民版画非遗技艺薪火相传

  作者 陈媛

  近日,在重庆市綦江区古南街道花坝村“奇妙村”,20余名儿童正专心地体验綦江农民版画非遗技艺。拓印间,重庆市綦江农民版画院院长刘月不停为孩童“传道授业解惑”,希望这项蜚声海内外的非遗技艺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传承的“种子”。

图为刘月正手把手教小朋友制作版画。中新网记者 周毅 摄

  綦江农民版画源于明清年间的木版年画,画面多是记录农民的日常生活,颜色艳丽、个性鲜明。綦江区也因农民版画独特的艺术魅力,被先后授予“农民版画之乡”“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等称号。

  据介绍,2014年,刘月从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来到綦江农民版画院工作。怀揣对版画事业的满腔热忱,通过与本地农民作者、版画作品近距离接触,她感受到民间艺人用古朴稚拙、夸张浪漫的版画语言表现出的美好生活,领略到这一本土民间艺术的独特价值,希望更多人了解并热爱綦江农民版画。

  “充满个性的艺术文化,得让它活起来,传下去。”为推动綦江农民版画传承发展,刘月时常往来于花坝村“奇妙村乡村美术馆”、东溪镇“东溪美术馆”等地。在她看来,非遗农民版画文化在关注版画技艺、文化内核传承的同时,人才梯度培养体系也很关键。

  “綦江农民版画大量吸收当地民族和民间的美术技法,如民间的木雕、石刻、布贴、挑花、木版年画、剪纸等表现手法,再结合现代审美加以提炼、升华、创造。”刘月介绍,綦江农民版画的创作需要实地深入到乡村生活中,才能创作出反映农村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作品,呈现出具有浓浓乡土气息的巴渝文化特色。

  据了解,以前綦江农民版画的创作群体主要是农民作者,随着綦江农民版画院发挥纽带作用,现在的创作群体已经由农民作者向各行各业拓展。“变的是创作主体和不断优化的技艺,不变的是向往美好生活的文化内核。”刘月说。

  作为年轻一代的版画师不能墨守成规,她希望在保持传统版画文化内核的同时,在传承中进行创新性探索。

  “原来的版画艺人是农民身份,他们在技法上没有受到学院派的训练,也没有比例、色调、造型等现代绘画技法的影响。”刘月深感艺术创作与本土传统民间绘画的差异,便将民间美术元素与现代绘画技巧相结合,《美丽乡村生态家园》便是刘月创新表现手法的代表作品。她希望通过綦江本土农民版画与传统木版年画、主流艺术和民间艺术不断融合创新,使得古朴民间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刘月表示,重庆綦江区对内打造了版画传承基地7个,涵盖了青少年儿童、中学生、成年人各类群体的传承学习,阶梯式培养人才,开展版画进校园、社区、乡村、院坝等系列活动,提升民众对綦江农民版画非遗技艺的了解;对外开展培育交流项目,有60多个国家的艺术团体和友好人士专程来綦江考察农民版画,农民版画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工作正薪火相传。(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看图学习丨让可持续交通发展成果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近期,电影《封神第一部》热映,累计票房破20亿元(人民币),将3000多年前的殷商王朝再次带入观众视野。细心的观众发现,“朝歌”有“zhāo gē”和“cháo gē”两种读音,令人不解。

您的车辆是否在召回范围内?快来查查看→

以人才聚集效应为例,“不少散落在社会上的创业公司很难招到高端人才,但在实验室的赋能下,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愿意投身到创业项目中,从刚开始‘抱团取暖’到如今已是‘众人拾柴火焰高’。”陈东敏说。

《十月》杂志创刊四十五周年 知名作家、评论家共话“曾经”“未来”

四川宜宾,“万里长江第一城”。岷江和金沙江在此交汇,长江始称“长江”。远山叠翠,江水滔滔,岸边“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吉林节后“第一会”连续十年聚焦优化营商环境

高椅岭连绵起伏的赤红色山丘,与脚下碧绿的翠江组成“碧水丹霞”的天然画卷,引得第一次来郴州的《法国侨报》副总编王萍频繁“打卡”留影。

中国式现代化·青年的回答|大运河上的“数字桥”什么样?

他分析,珠三角地区处于大陆对外开放前沿,深度参与全球制造业产业链运转,可以此为平台吸引台资企业走向世界;在与长三角地区衔接的过程中,台资企业可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台湾青年也能找到实现理想的广阔舞台。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