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雪s女王

时间:2024-07-06 01:24:43 作者:(年中经济观察)极端天气频发会否影响中国粮食安全? 浏览量:43069

  中新社北京7月5日电 (记者 陈溯)今年入汛以来,中国极端天气频发。6月,华北、黄淮等地干旱快速发展,长江流域遭遇历史同期第二多强降雨。中国粮食安全会否因此受到影响?

  进入夏季,中国出现“南涝北旱”现象,南方强降雨具有极端性。据气象部门统计,6月10日入梅以来(6月10日至30日),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降水量分别较常年同期偏多49.2%和18.6%。强降水造成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安徽、湖北9省份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等灾害。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向中新社记者表示,南方强降雨主要影响水稻生长区,水稻是水生作物,洪涝灾害对其影响不大,且当前尚处于年中,随着后期加强补种和技术干预,仍可挽回一定损失。“作为重要口粮之一,中国稻谷库存充裕,南方洪涝灾害对中国大米安全供给影响比较有限。”

  与此同时,华北、黄淮、江淮持续少雨高温,干旱快速发展,农业生产面临挑战。李国祥认为,6月干旱正值小麦收获季后期,对其影响较小。旱情主要影响玉米夏播时机,由于后期天气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应重点关注其对夏播的影响。

  据农业农村部公开信息,占中国全年粮食产量20%以上的夏粮今年丰收已成定局。当前正值秋粮生长期,展望后期,能否保障全年粮食安全主要取决于水旱灾害对其影响如何。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表示,目前秋粮玉米正处于出苗和生长期,水资源保障十分重要。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国大中型灌区水资源基本能够得到保障,灌区粮食产量占全国75%以上,对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顶梁柱作用。“从整体情况判断,尽管水旱灾害频发,只要应对措施得当且不发生大面积极端变化,不足以影响今年国家粮食安全,不用过度担心。”

  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也是农业生产大国和人口大国。极端天气频发之下,官方已行动起来,采取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农田水利调控、农业技术减灾等多种措施减轻灾情损失,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姜文来表示,近年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抵御水旱灾能力不断增强。2000年至2022年,中国平均每年因旱灾粮食损失为223亿公斤,而2013年至2022年平均因旱灾粮食损失为136亿公斤,粮食生产抵御旱灾能力显著增强。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干旱、水灾发生的频次和强度不断增加,对农业生产的挑战也在加剧。

  李国祥表示,面对日益频发的极端天气事件,要加强农业灾害防控体制机制建设,细化各项应对措施。如以前通常是“南涝北旱”,在极端天气影响下,现在北方也易出现极端暴雨。去年华北地区遭遇的严重涝灾,就提醒北方地区要加强排灌系统建设。

  姜文来提醒,应对极端气候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仍然任重道远。要强化现代化手段,加强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新闻多一点|在常德河街,感受非遗魅力

长江十年禁渔实施以来,沿江省市合力攻坚、久久为功,长江大保护不断向纵深推进,持续巩固禁渔成果。下一步,沿江省市还将加强水生生物重要栖息地修复,建立退捕渔民动态精准帮扶服务,完善跨区域、跨部门执法合作机制,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

21座万亿城市,一年多了139万人

中国央行支付结算司数据显示,在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服务方面,2024年4月,POS机外卡交易笔数和金额较2月均翻番;超过200万入境人士使用移动支付,交易笔数和金额较2月增长均超80%。商业银行现金服务持续优化,现金兜底作用基本实现。

聚焦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 多方共同倡导“人人来减灾”

“中心集合了中国人形机器人上下游制造链的重要单位,未来将共同攻克卡脖子技术,包括核心零部件、运动控制等各环节的难点,推动产业化落地。”周剑说。

全国首部区域性投资者保护条例在深圳出台

加开长途直通列车主要为长三角地区至湖北、湖南、江西等方向;短途管内列车主要为上海至杭州、南京、合肥、阜阳、温州、安庆等方向。

走进口岸看新疆|乌鲁木齐:推动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我们记录真实的生活,将日常有趣的行为稍作夸张,在乡间果园、农家大院或是在自家的土窑洞拍摄,每个视频都是我们夫妻的生活‘碎片’,有时‘甜蜜’,有时‘拌嘴’,‘接地气’是网友对我们的评价。”杨魏平说,通过有趣的视频讲述黄土高原上果农与苹果的故事,他觉得很有意义。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